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字体大小: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1 配料 :失重计量秤,

通过自动化失重计量秤,按照产品配方比例,配置各种原辅材料,确保各种原辅材料比例满足产品配方要求。
2 熔融挤出 双螺杆挤出机,

物料经失重秤自动化喂料进入双螺杆挤出机,物料经电加热、剪切作用将混合物熔融混合,主要有物料挤压、熔融、剪切混合、抽真空、再剪切等步骤,令各种添加剂均匀分散在聚合物中,并将聚合物熔体通过挤出机模头模孔挤出。

3 冷却 冷却循环水槽,

利用循环水或空气对从挤出机挤出的聚合物熔体冷却成固态。

4 风干 风机

将聚合物料条上的冷却水吹干。

5 切粒 切粒机

对聚合物料条进行切粒,得到塑料粒子。

6 过筛振动筛

清除过长、过短等不符合粒径要求的塑料粒子,得到符合规定尺寸大小的塑料粒子产品。

7 均化卧式混合机

将颗粒状改性塑料体送入均化仓均化,保证每仓物料均一性。

8 包装包装机、电子秤

将产品按规定的重量装包,并在包装袋上喷印产品品名、品级、色号、重量和生产批号等字符。

影响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增加

由于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相比于传统材料更优异的环境保护性能和可回收利用性,其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医疗卫生、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且随着本行业应用技术的不断研发,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比重也将不断增加。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和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有效推动了产品需求的增加。

随着消费升级和材料技术、改性技术以及汽车、家电、IT组件的生产及主要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使得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各项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下游行业日益严格的要求,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推动了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在下游制造业中应用的大量增加。

(2)进口替代效应将进一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相对于同行业国际厂商,在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厂商具有较大的成本和服务优势,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由于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实现“零距离”的贴身式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越来越多的本土化产品正在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产品替代进口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

(3)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直接推动本行业的发展

2005年7月1日,我国第一个针对汽车燃油消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实施,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和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列为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为达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加快节能汽车的推广应用以及实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减轻整车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节能化,用改性塑料代替部分金属件,用TPE替代传统橡胶(TPE或者TPV的密度是传统橡胶的70%)是大势所趋。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品技术更新,多个消费品行业对产品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以汽车工业为例,全球汽车工业已经对整车可回收性提出要求,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引导热塑性弹性体替代热固性橡胶材料。欧盟、日本和美国分别颁布了《2000/53/EC报废汽车回收指令》、《汽车循环利用法》等相关法规,对整车回收率提出了明确标准,要求汽车厂商必须负责对报废车辆的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和适当处理。具有较好可回收性的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受益于相关标准的实施,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的日益严格,热塑性弹性体所具有的绿色环保

(低VOC)、资源耗费少、可反复回收利用等优点将会逐步转化为产品的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推动其对天然橡胶和传统热固性橡胶的替代。

(4)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主要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是原油经过裂解、重整形成基本的化工原料。原油价格变动是影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成本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原油价格的波动将会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最终影响到产品的成本。若原油价格上涨过快,生产企业则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2)跨国企业进驻加剧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石化巨头加快了在亚太地区设立生产基地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在我国设立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的国外大型企业有普立万、巴斯夫公司、LG、韩国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等。

跨国企业在高端改性塑料产品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随着其在国内市场运作经验的积累,以及生产和运营成本的日趋合理,其产品存在较大的降价空间,这将对国内生产企业占据的中低端市场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竞争程度。

更新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