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废塑料龙头企业
鼓励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
划重点|看再生资源如何规划
一、发展基础
2020年,十种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8亿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0 亿吨。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三、主要目标
到2025 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 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资源产出率持续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4.8 亿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
专栏2 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
京津冀地区。推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建设大规模尾矿和废石生产砂石骨
料等项目。加强高耗水行业废水、海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高效利用。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绿色伙伴供应商管理,整合优化区域绿色产业链。
长江经济带。加强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污染治理,长江干支流1 公里范围内严禁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开展沿江工业节水减污。中上游地区加强磷石膏、冶炼渣、粉煤灰、废旧金属、废塑料、废轮胎等资源综合利用。
四、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
坚持总量控制、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原则,强化资源在生产过程的高效利用,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链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培育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废油、废旧纺织品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龙头骨干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依托优势企业技术装备,推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依托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国内国际双轨、线上线下并行的再生资源供应链。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推动企业聚集化、资源循环化、产业高端化发展。
专栏4 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一批大型一体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提升再生铜、铝、钴、锂等战略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比例,推动多种有价组分综合回收。落实塑料污染治理要求,实施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鼓励开展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到2025 年,力争废钢、废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分别达到3.2亿吨、6000 万吨、2000 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产量达到400 万吨、1150万吨、290 万吨。
培育行业标杆。遴选发布一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名单,建设50 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推进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强化示范引领。
专栏8 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推进全固废免烧胶凝材料、全固废生产绿色混凝土、钢渣高效蒸汽粉磨、赤泥无害化制环保砖、工业副产石膏生产高强石膏粉及其制品、低值废塑料热裂解、退役动力电池精细化自动拆解等技术推广应用。
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
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立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需求,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标准及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标准。鼓励制定高于现行标准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健全法律法规政策
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健全配套政策。制定工业节能监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管理办法。完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
附件:点击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pdf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