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循环经济迸发绿色活力

字体大小:

图片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利用现代化秸秆收集设备进行秸秆收集。马君怡 摄

图片

重庆市沙坪坝区融创茂商场,市民使用手机回收机器人进行旧手机估价回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

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志愿者捡拾并分类回收农资废弃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的预拆解生产线。 海尔集团公司供图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近年来,我国在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已成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从传统工农业废弃物到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兴废弃物的方方面面,利用方式持续优化,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时尚。

  再循环工厂一年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
  不断完善的回收再生体系助力“以旧换新”

  不久前,家住北京的李女士通过平台回收的形式,在一个叫“转转”的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上转让了手机等家用旧电器。近年来,她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闲鱼、转转等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处理家里的闲置物品,在这里,旧衣服、旧电器、旧箱包都能通过平台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发挥新的价值。

  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转转集团二手智能质检中心,每天大约有2万多台回收的二手数码产品来到这里。在中心的车间内,先进的设备会对数码产品进行数百道工序的专业检测,具有流通价值的会被按照“99”新、“95”新等标准进行评估定价,再卖给有需要的人。而经鉴定不具备流通价值的,则会被送去拆解回收。有数据显示,每吨废旧家电所拆解出的贵金属等可再生资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4.7吨,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这对完善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不断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不少家电企业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回收中心和循环工厂。

  在家电企业海尔集团的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内,6条全自动家电拆解线、1条静电色选线、1条清洗分选线、13条高品质造粒线高效运营,凭借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工厂可以在一年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

  在白色的冰箱智能拆解线上,一台台废旧冰箱通过立式破碎、多级分选等多个工序,被拆解为不同材质的材料,金属被吸出,塑料经清洗后制成塑料粒子,之后会被制造成新的塑料产品,而泡棉则会被改性再生。据统计,在工厂内,每一万台冰箱可拆解出约386吨铁、90吨塑料以及14吨铜和6吨铝。

  在一些人的固有印象中,再生材料一般纯度低、性能会减弱,只能用来制造一些级别较低的产品。但在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一些再生材料的性能却不比原生材料差。就拿塑料来说,凭借高品质的塑料清洗分选线和高品质的挤出造粒线,回收塑料在经过数十道工序处理之后可达到99.9%的纯度,一些再生塑料所存在的黑点、异味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目前,海尔集团的家电回收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2800多个区县,并以此构建出一个“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绿色循环生态体系,回收拆解出的塑料、铁、铜、铝等20多种材料都能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久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北京等大多数省区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从回收站走向商品货架

  “蓝色循环”让海洋废弃塑料重获“新生”

  浙江省台州市,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的造粒工厂内,一颗颗塑料粒子经过加工,变成一个个精美的手机壳。乍一看,这些手机壳和普通的手机壳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后,你会发现,这些手机壳的原材料居然是那些曾被人视为垃圾的海上废弃塑料物品。

  从回收、转运到加工再制造,海洋塑料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生活用品重新焕发价值的?这要从发源于台州市椒江区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说起。

  浙江省台州市是一座坐落于东海边的城市,日益增长的海洋塑料垃圾曾一度成为困扰城市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一个难题。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于陆地的废弃塑料,海洋塑料垃圾处理起来的难度更高,一方面垃圾分散,一部分漂浮在海面,还有一部分沉到海底,收集起来费时费力,人力成本高;另一方面经过长期海水浸泡,海洋塑料中氯离子含量比较高,生产过程中工艺需要调整,导致加工成本也高。过去,海洋塑料垃圾的处理一直是政府部门“唱独角戏”,处理效果也很有限,这种僵局持续到2020年,最终被“蓝色循环”的新模式所打破。

  作为一种海洋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本着“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理念,吸纳渔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在回收环节,“蓝色循环”采用数字化治理方式,给海洋塑料布下“天罗地网”。在入海闸口、港口码头、出海船舶等海洋塑料产生的源头地方使用卫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感知监测,数字化平台实时将相关指令和数据进行发送,对海洋塑料实施“陆源防控、入海河口(溪闸)拦截、岸滩及海域保洁、船舶垃圾回收”的源头控制。

  为了鼓励渔民带回海洋塑料,椒江区建立全国首个《渔业信用评级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渔民主动合规纳污的情况,综合测算船东船长个人信用分,主动上交海洋塑料可以增加信用分,而这些信用分可用于申请金融助渔贷款产品。

  “通过手机小程序申报,‘小蓝之家’就会上门回收,回收价还比普通塑料高很多呢……”近日,大陈岛上的渔民们趁着休渔期空闲,在海边捡拾塑料垃圾,捡到的垃圾最终会交给一个叫“小蓝之家”的海洋垃圾末端治理站点。目前,站点登记在册的“海洋清洁工”已有近百人,其中不少是当地的渔民。

  “小蓝之家”将回收的海洋塑料进行压缩破碎处理后,便会送往塑料工厂进行下一步生产。作为参与“蓝色循环”项目的生产企业之一,蓝景科技的负责人表示,再生环保材料是现在的一种国际趋势,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了5种海洋塑料的再生产品,包括手机壳、笔记本、笔、文件袋、衣服等。同时公司还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起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的闭环治理体系,让海洋塑料废弃物从收集到再生全过程能看得见、可追溯。目前,公司已回收海洋塑料垃圾2664吨,与德国、法国等国际企业就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开展合作,与相关跨国企业签订了1680吨的销售合同。

  去年10月30日,“蓝色循环”模式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从海洋到货架”,如今,“蓝色循环”模式下已有237家企业共同参与到海洋塑料的可视化追溯,让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

  让秸秆最大程度物尽其用

  生态循环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小满时节的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各种农作物长势正旺。这个10多年前村集体资产不足200万元的“薄弱村”,如今依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成了“富裕村”。

  “我们村的农业循环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的‘四个一’模式。”东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苏齐芳表示,“一片田”,即东林村以稻麦两季为主,加上生态果园,主要生产稻麦果蔬;“一根草”,指稻麦产生的秸秆,利用现代化秸秆收储设备,送至饲料工厂加工成养殖饲料;“一只羊”,是东林村生态羊场养殖本地特色湖羊,平均每只羊每天消耗约3.5斤秸秆饲料;“一袋肥”,就是把羊粪收集进入肥料厂,通过混合秸秆、菌渣等发酵生产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经过多年实践,东林村已经形成了“种植—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闭环模式,这种种养结合的“农牧循环”创新之道,把“物尽其用”做到了极致。

  “秸秆的循环利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简单粗暴焚烧回田,到现在的集中收储,是第一次跨越。我们建设了专门的秸秆饲料厂,采购了先进的秸秆打包设备和饲料生产设备,目前稻麦秸秆收储能力达6万亩,年产秸秆饲料6万吨。”苏齐芳表示,按照现在东林村的秸秆饲料产能,每年可节约饲料7000吨,相当于增加了5000亩左右的土地。

  目前,该市以东林农场为核心的现代水稻产业园区,已实现稻麦秸秆全量增值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化肥减量达20%以上,农药减量达30%以上,因长期使用有机肥料,据有关部门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米厂、饲料厂以及生态果园等经营主体已吸纳320名劳动力就业。

  此外,东林村还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的“绿色”赋能,开发食品生产、生态修复等多种业态,创建“金仓湖富硒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建设“味稻公园”等农文旅项目,积极推广本地麦秸画文创产品,不断延伸传统农业价值链条,努力推动“农业内循环”向“产业大循环”的跨越发展。

  在太仓市,不仅东林村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在浏河镇何桥村的粮菇生态循环示范园内,工作人员通过引进集秸秆粉碎、铺料、开沟覆土、喷淋等一整套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机械装备,他们探索建立了“秸秆种菇—基料还田—改良土壤—水稻种植—秸秆种菇”的农业种植循环模式。

  粮菇生态循环示范园的工作人员陈俊表示,2023年,园区内消纳水稻秸秆约1205亩,大球盖菇日产量达1800斤,每年园区的亩均产值可达2万元,每亩效益0.8万元。不仅如此,在之后的菇渣还田,绿叶菜种植第一、第二茬底肥不再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

  太仓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太仓市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发展农牧、农渔、粮蔬及粮菇四种循环农业模式1.52万亩,力争到2025年循环农业发展面积超5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9%,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100%。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文章、图片、视频、链接等,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为商业用途,亦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一切权力,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0-57721789)



更新日期:2024-06-11